專業介紹
山西傳媒學院錄音藝術(電影錄音)是山西省高校唯一開設的專業,于2020年被認定為山西省一流專業建設點。專業引進行業一流專家組成“雙導師制”,利用學校實訓硬件開展教學,提升學生基本職業能力、專業應用能力、社會适用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實現人才培養與行業要求零距離。2021年新葡萄官网入口成立,特聘賈樟柯導演任院長,形成了編、導、攝、錄、美電影制作全流程的專業體系。
培養目标
本專業培養适應社會與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掌握一定的電影藝術及錄音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熟練掌握各種現代錄音、擴聲設備,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較強的實踐能力、較高的創新水平,能夠在電影廣播電視領域及文化傳播機構從事電影(視)錄音、聲音創作、聲音系統搭建等工作。
師資隊伍
錄音藝術專業現有專任教師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講師2人;實驗系列中級職稱1人。教師隊伍中,博士1人,博士在讀3人;全部具有碩士學位。
錄音藝術專業教師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理念,在教學、科研、創作等方面成績顯著。主持或參與國家級、省級課題20餘項,作為導演、錄音師創作的影視作品在國家級平台播出百餘部(集),多次獲得國内外專業獎項,為教學形成良好支撐。專業教師中有全國廣播電視與視聽網絡行業領軍人才、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山西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山西省“1331工程”立德樹人課程建設好老師、山西省師德标兵、山西省“德藝雙馨”優秀電視藝術工作者、山西省“雙師型”優秀教師等。
學校特聘多名行業專家來校教學,行業專家曾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錄音、香港金像獎最佳音效獎、提名美國國音效剪輯協會金卷軸獎、提名亞洲電影大獎最佳音響、提名ELLEMEN電影英雄年度音效;代表作品有《八月一日》《1942》《南方車站的聚會》《江湖兒女》《尋槍》《愛情麻辣燙》《任逍遙》《手機》《天下無賊》《獨自等待》《白日焰火》《港囧》等;作品提名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榈獎、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别展映單元,入圍紐約電影節主展映單元;提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獎;提名鹿特丹國際電影節老虎獎等。校内教師與行業專家開展“雙導師制”“工作坊制”教學,保證教學的前沿性,反映行業先進理念和成果。
課程設置(實踐教學)
重構課内與課外、校内與校外、第一與第二課堂結合的課程體系,促進建立認知性實踐、基礎性實踐、綜合應用性實踐。校内實訓場所包括環繞聲實訓室2個、聲音編輯室10個、200㎡音樂錄音棚1個、拟音棚1個、ADR對白錄音棚1個、在建400㎡電影混錄棚1個等,并配備先進設備,為日常教學、學生作業、畢業作品錄制等教學環節提供有力的保障。錄音藝術專業學生積極與其他相關專業學生積極開展聯合創作。教學陣地從“教室”向“賽場”轉移,“以賽促教、以賽促學”,讓教學效果在行業及社會得到檢驗。
專業特色(教學成果)
專業人才培養水平對标全國頂尖院校,邀請國内、國際頂尖專家,為學生講授專業課程,拓寬學生專業視野,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在校生有百餘人次獲得省級以上獎項;第五屆全國聲音學院獎評選活動中,本專業獲影視類全國高校第二名的好成績。畢業生作品在40多個重大國際電影節獲獎。畢業生工作以後對教學的有效反饋,有益地促進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電影聲音創作》等課程入選國家級一流課程及精品資源共享課。魏曉軍教授的《基于行業和地方需求以實踐為導向的應用型影視制作人才培養的應用與實踐》獲山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就業方向
畢業生走出校門與行業零距離接軌。擔任混錄工程師的電影《東北虎》獲得第2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影片,擔任ADR錄音的電影《刺殺小說家》提名第3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錄音,提名第69屆美國電影音效剪輯工會“金卷軸”聲音獎,擔任拟音工作的電影《湄公河行動》獲第3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影片,第17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提名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音響效果,提名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擔任混錄師的電影《我為你犧牲》獲第15屆中美電影節獲金天使大獎;《雞毛飛上天》獲第31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現實題材優秀電視劇大獎,第29屆金鷹獎優秀電視劇;《姥姥的餃子館》獲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優秀電視劇;擔任混錄師的電影《平凡英雄》《萬裡歸途》《烈火英雄》社會反響強烈;擔任錄音師的電影《路邊野餐》獲得國際多個獎項;參與聲音後期制作的電影《八佰》《送你一朵小紅花》《人潮洶湧》《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等受到觀衆與專家的好評。